您当前的位置 : 手机江西网 > 财经频道
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为何如此之快?
2025-09-24 07:41:07  来源:大江网  作者:

三座仑水迷水货精选,官网直营品质保障,全国包邮,一键下单,轻松购物

 

  安徽合肥平均每天“新生”4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

  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为何如此之快?

  阅读提示

  统计数据显示,合肥市今年上半年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新成立企业771家,平均每天“新生”4家。近年来,合肥通过全链条服务,推动科研成果加快从“书架”走上“货架”,从“生产线”走向“大市场”,上演了科技成果转化“合肥速度”。

  进入9月,陈玉霞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一边是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一边是企业里的繁杂事务。好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中,陈玉霞始终处于“累并快乐着”的状态。

  过去的10多年时间,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陈玉霞围绕一种常见的农作物——丝瓜络开展科学研究。尽管所带团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但是陈玉霞与市场上的相关企业一直以来也只是保持“有限的接触”。

  直到去年,安徽乐福儿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公司创办人的陈玉霞终于“以身试水”,与市场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陈玉霞觉得,让她下定决心的,是来自方方面面的“推力”。“从省、市相关部门,到学校里的领导,都在‘推’着我做这些事。”陈玉霞说。

  在安徽省合肥市,这样的“推力”形成于全市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即以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桥梁,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肥市依托科技成果转化新成立企业771家,平均每天“新生”4家。

  全过程培育让科研“瓜熟蒂落”

  在安徽农业大学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陈玉霞和她的团队正在让普通的丝瓜络变身为健康家居的“黑科技”材料。

  利用丝瓜络的增柔性能以及高吸湿、高散湿、高透气、抗菌防霉和亲肤助眠等特性,陈玉霞团队不仅将丝瓜络制造成弹簧,用以代替床垫中的金属弹簧,而且将丝瓜络填充进床垫中,用以及时调节床垫温湿度,避免高温高湿环境滋生细菌和螨虫。

  从2013年启动研究至今,陈玉霞科研团队已经获得丝瓜全产业链专利30余项。

  “一直和相关企业有产学研的合作,不过主要停留在‘市场反馈—技术攻关—人才输送’的层面。”陈玉霞此前虽然动过创业的念头,但一想到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就放弃了。

  转折点来自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一行人到安徽农业大学的一次主动上门走访。面对陈玉霞提出的各种担忧,学校领导、专班人员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大胆地干!”

  这不仅是一句激励的话语,背后更有着若干政策“干货”和实际行动的支撑。

  在学校层面,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属高校中首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并且创造性地推行“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成果转化新模式。该机制赋予科研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企业的权利,这使他们不仅能掌握企业的控股权,还能拥有企业经营决策的主导权。

  在实际运作层面,合肥市还有一家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提供早期开办服务的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大硅谷公司)。在陈玉霞创办企业的过程中,科大硅谷公司人员组建服务团队从公司股权架构、搭建步骤、组织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了“手把手”的帮助。

  场景匹配让论文“不锁在抽屉里”

  如果说陈玉霞的科技成果转化历程是一次“找上门来的服务”的话,那么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苏建徽的经历,更像是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

  今年初,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安徽快易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易电公司)推出了一款高功率无线充电产品。这款产品采用先进的电磁感应耦合技术,可实现最高96.6%的高效率能量传输,大幅减少了能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项突破性的新技术正是快易电公司与苏建徽团队合作的成果。

  作为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的专家,苏建徽手中握有很多关键科研成果。如何让这些科研成果“不锁在抽屉里”,苏建徽曾经做过若干尝试。

  “就这项科研成果来说,我有过几次和企业方的合作经历,可是最终效果都不太理想。”苏建徽觉得,有些企业过于急功近利,想赚快钱,不愿意在研发上投入过多。

  对科研团队来说,一旦失去应用场景的支撑,很有可能意味着这项研究陷入停滞或者后继无人的窘境。这对科研人员的信心是致命的打击。

  与快易电公司的合作是在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